怀柔三小坚持全面育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探讨劳动教育和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生产劳动、传统节日、家校社共育有机融合,推进劳动教育落地,为学生全面发展赋能。
与课堂教学相融合。劳动课教学,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因地制宜编制课程内容,统筹短期的劳动技能培训和长远的劳动精神培养。防疫期间,利用学生居家环境,开展家庭烹饪、水果拼盘、趣味纸工等技能学习,于劳动在线课堂中“做中学”“学中做”,实现知行合一、学创融通,培养积极的劳动态度。同时,以“组中心”的形式,将劳动教育内涵多元融入道德与法治、语文、科学等学科,构建全学科参与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强化劳动观念,弘扬劳动精神。
与课题研究相融合。认真梳理、准确把握劳动教育相关的政策精神,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构建内容丰富、体系系统完善的小学劳动教育,市级规划课题《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服务性劳动教育的研究》课题组成员反复研讨,初步在学科内整合相关资源,采用集体研究与自我探索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开展科研活动,分享总结实践过程中的经验与做法,推进多学科融合的“劳动+教育”的课程。
与生产劳动相融合。整合劳动教育内容,创新劳动教育路径,开展“乐种”活动。将班级窗台、操场内的“乐种园”变成学生种植蔬菜、花卉的基地,使学生在选种、种植、浇水、施肥中收获植物栽培知识,体验劳动的艰辛,培养学生爱劳动、爱生活的情感。
与传统节日相融合。在传统节日中渗透劳动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积极的劳动态度、劳动观念。节日前,学校自研《节日假期手册》小程序,引领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如,《五一节劳动手册》小程序,开展劳动节日我知道、家庭劳动我担当、感恩父母我先行和垃圾分类我能行等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劳动教育活动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与家校社共育相融合。开展“绿植栽培”实践活动,邀请做种植园艺师的家长进行授课,强化劳动技能和劳动品质;开展家校联合孵蛋活动,体验生命成长的过程;开展居家劳动实践活动,学生自行制定《我的时间规划表》,引导学生在有计划、保质量地完成每日的学习任务之外,积极主动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在实践中体验劳动乐趣,体会父母辛劳,提升家庭责任感。(区教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