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应急局会同市相关单位对2023年11月份北京地区自然灾害风险形势进行分析,形成结论如下:
综合判断,11月份本市进入冬季,地质、风雹、洪涝灾害风险较低,需重点关注森林火灾等风险。
防范工作措施
加强风险会商和监测预警
加强各领域风险研判会商,强化部门间沟通协调、信息共享,充分考虑冬季不利天气对各领域安全的影响,聚焦森林防火、极端天气等重点风险,严格落实管控措施,确保城市运行安全稳定。发挥卫星遥感、无人机、视频监控、瞭望塔、地面巡护组成的五位一体监测预警体系作用,确保森林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做好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日常专业监测等工作,根据需要开展技术支持。
统筹做好自然灾害防范工作
一是强化森林防火工作。持续加强责任落实,全面落实区长、乡镇长、村长“三长”负责制,特别是要落实好“六包”责任制;积极开展巡护检查,严管林区要道和景区入口,最大限度把火源堵在山下林外,有效降低人为森林火灾的风险。开展形式多样的森林防火宣传活动,加强宣教引导,营造全民参与森林防火的良好氛围。二是积极推进地灾治理项目实施。严把工程质量和安全,加快组织项目竣工验收,切实提高抵御地灾风险能力。三是抓好基层基础性工作,积极推进水毁工程修复进度。
提高极端天气城市保障能力
应急、城市管理、交通等部门做好大风、低温寒潮、降雪等冬季极端天气城市各项保障工作。紧盯危化品、非煤矿山、尾矿库等重点企业,持续做好风险监测预警,积极开展物防、技防设备设施检查。发挥好热气电联调和气象会商机制,加强热网统筹调度,保障管网安全。切实做好扫雪铲冰应急作业,加强雪天城市道路及公路、公交运行、地铁运营、机场火车站接驳保障工作。根据大风预警开展巡查检查,督促停止户外高空作业、户外大型活动和水上活动,及时加固易倒伏物体及悬挂物、搭建物等。
做好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
严格执行三级24小时在岗带班值班制度,确保值班人员“在岗、在职、在责”。加强突发事件信息的收集,严格落实信息报送时效要求,畅通信息渠道。对于可能发生较大影响的突发事件或突出情况,明确信息报送方式、时限、程序,确保突发事件信息及时准确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