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柔镇是怀柔区委、区政府所在地,辖30个行政村,占全区行政村总数的10.6%;农村常住户13000户,占全区的20%;农村常住人口40000人,占全区的20%;农业耕地面积13600亩,占全区的10%。如何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笔结合本区域五年来的农村、农民、农业发展情况,浅谈做好本次农业普查工作应重点把握的“四原则”。
一、普查机构组建工作——完备原则
顾名思义,普查机构是指以完成普查任务而形成的一个组织。在这个组织里,镇、村两级普查机构是最基础的组成部分。普查工作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镇、村两级普查机构的质量。因此,在组建村、镇两级普查机构过程中必须认清区别、把握重点、坚持原则、灵活应变,要既能适应基层工作,又要顺应上级普查机构的要求,争取建立统一、精简、高效的镇、村两级普查机构,顺利完成本镇乡的普查任务。
(一)镇乡级普查机构建立的原则:少、精、全
组织机构的建立需遵循一定的原则,例如职权分明原则、结构适应功能原则、有效管理原则等。笔者认为建立一个与普查任务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尤为重要。镇乡级普查机构应采取领导小组下设普查办公室的结构。由于镇乡政府直接承担着本辖区范围内的全部普查工作,建立领导小组有利于普查各项工作的组织协调,能够充分体现普查政府行为以及政府一把手负总责的工作要求。乡镇政府乡镇长任领导小组组长;乡镇政府分管统计工作与农业工作的副乡镇长任常务副组长;成员由本乡镇的统计所、农业发展办公室、社保所、办公室等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普查工作。办公室主任由乡镇政府分管统计工作的副镇长担任,统计所所长任常务副主任,负责日常具体事务。办公室下设综合组和业务组,综合组主要负责后勤、宣传、物资、会议、用餐等后勤保障性工作;业务组主要负责普查区划分、普查登记、数据处理、普查过程业务问题及纠纷处理等业务类工作,上述两个部门均有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负责组织协调,可下设小组长,办公室工作人员根据镇、街道规模大小人员确定在相应的工作人数。按照怀柔镇第二次农业普查的工作量,镇农业普查办公室组成人员应在15名左右。
(二)村级普查办组建原则:能力、明白
不同于镇乡级普查机构的完备,作为最基础的村级普查机构,主要的任务是完成村域范围内的普查工作,因此组织机构的组建应该秉承着高效、精简的原则。建立普查工作小组,建议村级普查机构采用以村书记或主任为普查小组长,整体掌握本村普查工作,村统计(会计)为副组长,负责普查业务的审核与协调组织本村普查工作的开展,并依本村工作量大小选聘适量的普查指导员、普查员。选聘的普查指导员、普查员应熟悉本村情况,有一定的责任感、工作能力、理解能力及良好沟通能力。以作为试点的怀柔镇东关村为例,有农村常住户700户,人口2100人,土地面积:850亩,各类农业法人单位10家,在本次普查试点中将本村划分成7个普查小区,每个小区配备相对一老一小两人,小的学历要求在高中以上,主要解决手持PDA操作问题,老的熟悉本辖区情况,共同完成所负责小区的普查任务。同时村普查办配备一名大学生村官主要解决电脑及传输上的技术问题。
二、普查区域划分工作——清晰、无死角、全覆盖的原则
普查区域的划分是普查工作中的基础一环节,也是关键环节,对后续的普查工作有着重大的影响,普查区域划分的清晰有序,则后续工作能够顺利、流畅的开展。怀柔镇地处城乡结合部,与泉河、龙山街道和庙城镇的地域犬牙交错,镇域内各城中村之间,城中村与外围村的地域归属问题更是复杂,飞地、孤地、争议地块众多,给普查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同时由于历史原因,原购买村土地的单位倒闭或转制,致使许多村存在“三不管”地方,上级单位无从查找;基于上述两个特点,如让行政村自己确定区域很难实现“全覆盖”。
为此,在划分普查区域时,一定要秉承属地归属原则,保证每块土地都要“物有其主”,坚决杜绝“孤地现象”。针对所属权不明或有争议的地段,统一由镇乡级普查机构进行归属的判定与划分。在发现有争议的地块后,应邀请相邻的镇乡与街道办事处、邀请相邻村、邀请相关单位(例如派出所或者城建办)各方按照无死角、全覆盖的原则提出解决方案,村里间的争议地块由镇乡普查办统一协调,镇域间的争议地块由区普查办最终决定。而针对“飞地”这种特殊情况要灵活掌握:笔者建议应先了解飞地的规模与该地块是否包含普查对象再灵活开展工作,针对成规模、有普查对象的飞地,要依照属地管理原则划入飞地所有者的普查区;以保证普查数据的准确、全面;而零星或者无普查对象的飞地,要本着简化工作复杂程度的原则划入飞地所处的普查区域。
三、普查宣传工作——到位原则
普查宣传到位原则,主要是指如何最大限度的提高社会公众、普查对象的知晓率和普查对象的配合度。笔者结合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宣传工作的经验提出以下三点计划。
一是社会层面,即在普查前期大力宣传,应在辖区内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争取做到“皆闻其名”,让广大社会公众对农普工作能够有一个大概的认识,比如可以采取在村委会悬挂宣传条幅及在宣传栏中张贴宣传海报、宣传画,还可以到辖区内人员密集的场所发放宣传资料等。
二是普查对象的宣传可采取镇乡普查办召开普查工作布置会方式,参加人员包括村级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及农业法人单位的统计人员或单位负责人,宣传的内容应主要包括普查的意义和目的,郑重说明保密承诺;要理清政策界线,告诉他们普查不会影响普查对象的经营及各种税费的征缴;要明确依法普查的权利和义务,消除普查对象的顾虑,积极取得各方面的支持,为现场登记打好基础。
三是在普查登记阶段,要注重宣传的深度;另外,由于农普的对象包括农村住户、城镇农业生产经营户、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因此对不同普查对象的宣传要有针对性,尽量争取他们对这项工作的理解、支持、配合。
四、审核工作——全面、准确原则
审核准确就是通过不同的审核方法,验证普查结果,确保普查质量的关键性工作,是普查结果的再次“把关”和“过滤”。
一是要实现从下至上的审核,即做好基层审核。从普查填报对象到每个普查员、指导员,再到镇乡普查办的工作人员,首先要对自己经手的填报资料进行自审,查看是否有漏项,指标是否填报完整,基本逻辑关系是否正确等然后按乡镇进行集体初审,采用全面检查、抽查、互查等多种形式,保证数据在上报区普查办之前至少经过3次以上的审核与检查,争取把漏洞失误消灭在基层。
二是要实现自上而下的审核,即做好综合审核。普查录入人员要按照谁录入谁审核,录入人员边录、边审、边查、边补的工作方法,保证录入质量。各专业负责人还要认真细致地对所负责的普查表进行审核,根据各专业审核工作的要点,把通过“机审”作为审核的一个方面,还要在内部逻辑结构及其所占比例方面进行再审,确保普查表内部关系的准确、合理,在录入过程中发现疑难问题,要及时深入调查核实,再集体评议进行解决。在对初步汇总后的主要数据,如农业人口、土地面积等指标进行分析、审核。审核过程中,发现指标间的逻辑关系不合理、不符合实际等现象,要及时进行复查,防止错误发生。
三是实现自左到右的审核,即做好分专业审核。按照填报对象的所处,农普对象可分为农作物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针对各个行业的特点与本镇实际情况,制定各行业的重点审核指标,进行数字关系审核、表间关联审核,行业代码审核、容易错漏项审核,常识性审核及特殊项审核。而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参考镇乡经管、农业发展办、财政等相关部门的数据资料,使横向对比更加全面、合理。
四是实现从前向后的审核,即做好历史数据审核。根据以往的普查资料与年定报资料,对比本次普查的相应数据,评估普查数据的准确程度,针对差距比较悬殊指标进行评估,提升数据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