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叫刘凤华,今年63岁,是高两河村退休返聘的老会计;她叫董如清,今年64岁,年长一岁的她既是老刘会计的得力助手好姐们,又是她的大侄女;姑侄俩1985年从事统计工作,30年统计风风雨雨,3届农普信手拈来,在高两河这副统计扑克牌里,她俩就是名副其实的“大小猫”!
一遇农普,不出“炸弹”还真干不动它
一手臭牌打不开局面了怎么办,那就“炸”了它。1997年1月1日,我国正式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入户清查、整理表格、核查户籍、整理汇总,word天!这都是神马?干了10多年基层工作的刘凤华和董如清第一次接触这些东西,感觉有点蒙。“听说不让漏人,刚刚严打的残留份子还在逃窜,不好登记啊”“怕啥,按制度严卡,咱干的那是国家的事业,只要是落在咱娘俩手里的工作,一个也丢不了”“晚上抄家伙排查桥洞,还能让他给跑了?”为了不漏人、不漏户,“王炸”姑侄俩转遍了高两河每一家每一户,每一个胡同每一个桥洞,即便是深夜,她俩打着手电筒也要把人给“揪回来”。
二遇农普,满手“顺子”玩的就是一路畅通
一手好牌也不能掉以轻心,细致一点才能多赢两局。年过半百的姑侄俩再次参加农普已是2007年的冬天。虽然历经了第一次农业普查积累了相关经验,但她们并没有放松学习和对自己的要求。她俩至今还记得当时培训的情景,董大姐还留有当时普查培训的笔记,上面有她细致认真的记录。“咱娘俩可不能被年轻人比下去”,这句话虽然朴实,但正是老姐俩农普路上的心声。就这样,怀着一颗火热的心,姐俩的二次农普征程开始了。从这时起,村里人总能看见董大姐和刘大姐骑着一辆旧旧的自行车,车把上一边挂着入户礼品,一边挂着小区图、住户摸底表等入户资料,驶在了入户的路上。即使是下雨天,她俩的装备也不过是多了一件单薄的雨披,把入户资料用塑料袋包的严严实实,姐俩又踏上了自行车。“农普这点小事儿,咱分分钟给它玩转!”,嘴里轻描淡写的这样说着,老姐俩表现出来的那份拼劲却让大家不由为她们点赞!
三遇农普,“双猫”给我们传了“经”送了“宝”
没有常胜的将军、没有长赢的牌,祖国需要我时我就来。年过花甲的老“双猫”再次披甲上阵,虽已退休在家哄着孙子,但组织一声召唤,流淌在身体里的统计血液再次迸发出了新的青春,2016新农普,我们来了!你看,老姐俩又风风火火的投入其中。今年农普工作与人口抽样平行推进,高两河被抽中的小区人多、面积大,时间重叠、工作叠加、电脑录入、PAD终端推送,传统入户和电子录入加强了对普查员素质技能的要求,面对白天跑实地、晚上录平台的高强度工作节奏,普查员队伍中的“小鲜肉”都有点吃不消,可两位大姐却毫不在意,只是爽朗的说到:“放心,保证按时完成任务!”,“丢啥也不能丢人,咱老董手里出来的数据,那就绝对不会让它出错!”她们也确实说到做到了,入户任务重,那就每天坚持干到晚上九点多;一次两次没人,那就继续去第三次、四次;住户不配合工作,那就耐心劝说争取支持;录入工作量大,那就从早到晚争分夺秒录。电脑录入期间,董大姐的眼下时常带着一片青,“董大姐,您昨晚又熬夜录机子了吧,注意身体啊”,“哈哈,工作就要像个样子,这点小事不算什么,娃娃们,要珍惜你所拥有的事业,要热爱你所从事的工作!”阳光下,她俩的笑声爽朗的响彻在两河村的上方。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普查大小猫,老刘和老董,新普查成了老普查,老牌局有了新玩法,不变的是庙城统计精神、两河统计情怀,“双猫”说:下一个十年,咱们再来,王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