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教育系统普法工作质量和水平,扎实推进教育系统“八五”普法规划目标任务,巩固深化“德法相济三课堂”机制,创新、丰富法治教育形式,有效防范和遏制校园欺凌事件。5月8日,怀柔区教委、区人民法院、区司法局、团区委联合开展“上好‘德法’三堂课 守护‘少年的你’”预防校园欺凌普法活动暨怀柔区“小小法治宣讲员”聘任仪式。
第一堂“法治实践课”
“法治实践课”以普法话剧的形式展演,区法院话剧社通过自编自导自演的普法短剧《重启人生放映厅》,将镜头对准近期一度“爆燃”舆论场的校园欺凌现象,以平行时空的视角呈现校园欺凌事件的主导者、协助者、旁观者以及被霸凌者的未来,以校园霸凌事件的全部当事人加起来也拼凑不出一个值得期待的未来的现实,直观地向青少年展示校园霸凌没有赢家的深刻含义,号召青少年勇敢向校园霸凌说“不”。
“我知道,霸凌欺凌那么多,抵制恶行不能报以沉默,饱受欺凌难诉说,请你勇敢寻求突破”,改编歌曲《拒绝霸凌在行动》将话剧推向高潮。“反对霸凌一起喊,从我做起不会晚”,结尾RAP《为反霸凌发声》,更是引发在场师生强烈共鸣,大家随着歌词打起节拍、轻声跟唱。现场气氛热烈,台下不时传来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和喝彩声。
第二堂“法治专题课”
“别人故意排挤我也属于霸凌啊?”“原来过分的霸凌也可能被判罪,并不会因为年龄小就逃避惩罚”,怀柔法院刑事审判庭法官王芳主讲的“法治专题课”刚至一半,现场学生们的求知欲纷纷被勾起来,积极参与互动环节讨论和提问。
剖析校园霸凌的定义、特征、成因之余,王芳法官带领同学们共同完成了校园霸凌的类型识别、危害认知的学习,并通过真实的欺凌案例,介绍未成年人犯罪应当承担的后果,以及遇到校园欺凌应当如何面对等相关知识,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及社会主义道德观,自觉拿起法律之盾,抵制校园欺凌。
第三堂“法治必修课”
“以前没有特别关注过”“孩子向我求助时,我还说他小题大做”。怀柔法院综合办副主任项曦针对欺凌事件中学校的安全管理责任及家庭保护义务作说明时,家长们纷纷陷入反思。校方对学生的保护应当达到何种程度方为尽到教育、管理职责?家长应该从哪里入手可为适格保护?项曦的讲解循序渐进,老师与家长们也纷纷开始认领自己的法治“责任田”。
校园霸凌从不是一方护航即可无虞,这堂“法治必修课”,以“未成年犯罪调研”、校园欺凌的“责任归因”、各方主体的“预防应对”为切入点,通过鲜活的案例、切实的数据,揭开青少年犯罪问题背后的多方缘由,引导学校、家庭与法院一同携手,共同筑牢预防欺凌的篱笆。
会上,对“德法相济三课堂”机制进行了详细介绍。“德法相济三课堂”机制题名源自苏轼“威与信并行,德与法相济”,2023年12月,为凝聚工作合力,构建未成年人保护常态化工作机制,由怀柔区人民法院发起,与怀柔区教委、怀柔区司法局、怀柔团区委共同签订《关于推进“德法相济三课堂”机制合作框架协议》,通过量身定制的案例宣讲式“法治专题课”、囊括基础法律知识的计划讲授式“法治必修课”、注重交互体验的场景沉浸式“法治实践课”,构建怀柔区青少年多维普法矩阵,提升青少年法治教育质效。经过深化发展,目前怀柔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格局已初步形成,不断织密织广的“未成年人保护网”逐渐铺展延伸。
为丰富法治教育形式,强化青少年法治社会小公民的主人翁意识,依托合作机制,四家单位针对怀柔区青少年群体发起“小小法治宣讲员”培养工作。区教委在全区中小学遴选了10名法律素养较高、法律意识较强且具有一定演讲基础的青少年,作为第一批试点“小小法治宣传员”,区人民法院选拔了5名优秀青年法官及法官助理作为指导专家,建立导师制工作模式,一对一进行培养。活动现场,公布了“小小法治宣讲员”和指导专家名单,并颁发了聘书。
会议要求,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做好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意义,要把法治教育作为学校治理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方式,融入、贯穿学校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二是要聚焦关键问题、深刻认识做好防范校园欺凌工作的重要性,全面认清校园欺凌的危害性,切实增强工作紧迫感和责任感;三是持续深化“德法相济三课堂”机制,把该机制作为法治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重要举措,推动法治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
下一步,怀柔区教委、区人民法院、团区委、区司法局等相关部门将继续强化合作,不断深化“德法相济三课堂”机制,将“法治专题课、法治必修课、法治实践课”三堂课融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不断提高法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为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活动采取线上+线下形式进行,全区中小学书记、校长、主管副校长、德育主任、安全主任、家长代表及学生代表近5000人参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