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北京怀柔 我们的1945

我们的1945丨怀柔的第一个红色政权

日期:2025-07-10 14:48    来源:北京怀柔

字号:        

  “你叫什么名字?这里怎么没有你的名字?”话剧《祖国请点名》的台词在雁栖镇头道梁村平北抗战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响起。“我的名字叫中国共产党党员!”铿锵的回应仿佛划破时空,把人们的思绪拉回到战火纷飞的年代。


1.jpg

雁栖镇头道梁村平北抗战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排练话剧《祖国请点名》。


  平北烽烟起 战火出政权

  1938年6月初,八路军晋察冀第四纵队奉命挺进冀东,支援冀东人民武装大暴动,创建新的抗日根据地,途经怀柔沙峪,歼灭日军一个中队120余人,由此打响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怀柔抗战第一枪。沙峪伏击战后,为了扼守住连接平西与冀东的交通要道,四纵留下部分主力部队在头道梁一带,一边宣传抗日,一边围绕秋场、大地、头道梁开展山地游击战。

  同年7月初,怀柔地区第一个县级党组织和抗日政权——中共滦昌怀县工作委员会和滦昌怀联合县政府在头道梁村组建起来,四纵民运科副科长刘国梁任县工委书记,民运科科员张书砚任县长。


2.png

滦昌怀县委、县政府旧址


  “滦昌怀县委、县政府成立之后,点燃了怀柔的抗日烽火,拉开了怀柔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日本侵略者斗争的序幕。”区委党史研究室党史主编王宠说。

  血肉筑堡垒 军民鱼水情

  怀柔地区第一个县级党组织和抗日政权成立后,这里的第一支县级地方武装——滦昌怀游击队也紧接着成立。记者来到滦昌怀游击队第一批游击队员许连山之子许宗合家中。“听我父亲说,游击队最开始没多少人,后来发展到七八十人。他们那时候没有武器,就靠黑天摸敌人岗楼偷枪支。没有枪就用刀,没有刀就用棍子。”许宗合摸着已经泛黄的与父亲的合照回忆道。


3.jpg

记者曹言湖采访滦昌怀游击队队员许连山之子许宗合。


  和许连山同批的游击队员还有杨万春、杨德庆、王荣延……他们在拔除敌伪据点、打击敌人、保卫县区政权和配合正规部队作战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不只是游击队员,广大群众也积极投身到抗战的队伍中来。在妇抗会旧址,妇抗会副主任霍永明的孙子赵文生指着墙上救护伤员的照片说:“当时部队夜里把伤员从后窗户送到我奶奶家,白天怕有人举报,我奶奶就把伤员秘密送进山里隐藏起来。”

  支持抗战的远不只霍永明一家,当时不少隐蔽处的民宅都成了重要的办公场所,妇抗会、被服厂、游击队队部、兵工厂等都是民宅改建的。

  军民联合让革命的火种越烧越旺,北至原丰滦密联合县琉璃庙地区、西至原昌延联合县西水峪地区、南至怀柔县城周边地区、东至大水峪,都掀起了抗日热潮。

  旧址换新颜 山村别样红

  岁月流逝,初心不改。盘过十八弯的山路,5处保存完好的革命旧址,让一辈辈人完成信仰的追寻。被确定为全国红色美丽乡村试点村,建成平北抗战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列入北京市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一张张红色名片揭示了头道梁村的乡村振兴。

  头道梁村党支部组织委员常海介绍:“去年四月,我们开始对基地进行巩固提升,创新性引入了沉浸式体验项目,用AI技术还原了抗日战争时期怀柔地区的战争场景,还复原了5处革命旧址,一项项举措带动了我们村的红色旅游发展,今年基地改造提升后,开放仅3个月就接待了参观者1200人次。”


4.png

复原后的滦昌怀县委、县政府旧址


  纪念馆内,参观的人群在讲解员带领下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陈列柜里,村民保留下的手榴弹、本村挖掘出的子弹头、缴获日军的行军水壶……正默默叙述着当年的战斗情景。

  距离展馆几公里外的兵工厂旧址内,参观者们用手抚摸着土墙,举起仿制的砍刀感受历史的厚重。“走过先辈们之前走过的路,我感觉太震撼了。通过这种沉浸式学习,能让我们真实地感受历史、触摸历史,让我明白了该如何去践行初心、牢记使命。”怀柔镇中心幼儿园保育主任肖箐说。

  从滦昌怀联合县的油灯,到新时代的乡村振兴之光,头道梁的红色基因融入绿水青山、赋能绿水青山。“未来,我们将继续深挖红色资源,利用闲置土地建设咖啡公园、三农文化园等,奏响红与绿的交响曲,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头道梁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王继英说。


责任编辑:李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