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北京怀柔 我们的1945

我们的1945丨“隐形”战士赫守云

日期:2025-08-11 10:50    来源:北京怀柔

字号:        

  桥梓镇口头村三面环山,怀沙河绕村而过,景色秀美宜人。村里那棵历经沧桑的大槐树下常有一群孩子围坐,聆听一位百岁老英雄的故事:他曾是炮楼下的“隐形”战士,在日寇眼皮底下传递情报;他曾跨过鸭绿江保家卫国,勋章里藏着烽火流年;他用一生诠释着忠诚与担当。他就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游击队的秘密情报员赫守云。


1.jpg

2015年9月3日赫守云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阅兵式。


  少年壮志赴国难

  1942年的口头村,笼罩在日伪统治的阴霾中。村南那条宽5米、深5米的环村壕沟,与沟边耸立的炮楼,像一把冰冷的锁,锁住村民的生路。一个班的日本兵和一个小队的伪警部队在此盘踞,将这条西通沙峪盆地至延庆的咽喉要道封锁。村民们常被逼得躲进深山,不敢回家,生活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口头村红色故事主讲人曹庆贤讲到赫守云的英雄事迹时说:“1945年,年仅20岁的赫守云做出了改变一生的选择。当时,他家就在炮楼附近,这个看似危险的位置,却被党组织看中——这里是刺探敌情的最佳哨位。当秘密任务下达时,赫守云没有丝毫犹豫,从此成为八路军游击队安插在敌巢边缘的‘隐形’战士。”

  每天,赫守云正常下地干活,眼角的余光却时刻警惕着炮楼的动静:日军换岗的频次、伪警调动的方向,这些看似零碎的信息,经他筛选整合,便成了游击队作战的关键情报。为了把消息安全送到隐蔽在峪口村的游击队员手中,他专挑最险峻的山沟穿行,乱石划破脚面、荆棘勾破衣裤是家常便饭。

  然而,危险终究降临。一次传送情报返回时,赫守云被汉奸出卖,在村口被抓,被带回炮楼严刑拷打,几次被打晕过去。但无论敌人如何威逼利诱,这位年轻的情报员始终咬紧牙关,只有三个字“不知道!”用铮铮铁骨捍卫了情报安全。

  征程未息守初心

  抗战胜利的号角并未让赫守云停下脚步。1945年8月,他被从区游击队编入县联合中队,1949年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8军。此后,他跟随部队转战南北,先后参加了解放广东、广西等战役,为新中国成立立下战功。

  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赫守云再次出征。“轻装前进时什么都能扔,唯独武器和鞋不能丢。”赫守云的老伴赵朝贵回忆,那段岁月在丈夫身上刻下深刻印记——直到现在,他睡觉时仍习惯把鞋放在枕边,甚至有时穿着鞋睡,仿佛随时要起身投入战斗。如今,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已经成为历史,胸前的军功章,是用青春与热血铸就的丰碑。

  曹庆贤回忆起赫守云当年的嘱托,仍历历在目。“有一次赫守云来到我家,对我说:侄小子,现在这生活来得太不容易了。有时候我睡着了,好像还能听到阵地上冲锋号的声音,我和战士们一起往前冲锋啊!但是你要知道,冲锋的时候有多少战士都倒下了,他们都没有看到今天的解放。所以你们生活在新中国,生长在红旗下,是多么的幸福!”

  英雄精神永传承

  赫守云经历了无数次大小战斗,荣立过大功一次,多次获得勋章和纪念章。1955年被授予解放奖章,1988年被授予独立勋章,2019年荣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2020年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这些荣誉,是他一生的功勋,更是国家和人民对他崇高的敬意。


2.jpg

赫守云军功章、纪念奖章


  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军休办负责人葛金介绍,2015年9月3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赫守云作为抗战老兵代表,接受了习近平主席和全国人民的检阅。当他出现在阅兵现场时,虽已年迈却依然挺拔的身姿,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也让人们看到了英雄的荣耀与国家的荣光。


3.jpg

2015年9月3日赫守云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阅兵式。


  赫守云的英雄事迹和崇高精神,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激励着口头村的后人。近十年来,该村就有9名青年踊跃参军,投身国防事业。口头村文化协管员赫葛清说:“这些红色的精神都刻在我们骨子里了,像老一辈人赫守云、赫宝起、张克俭,他们这种革命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

  从炮楼下的“隐形”战士到天安门广场上接受检阅的老兵,赫守云用行动定义了“英雄”二字的分量。他的故事,不仅是历史的珍贵记忆,更是一面映照信仰力量的镜子,将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责任编辑:李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