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北京怀柔 我们的1945

我们的1945丨傅振亭奇袭火车站

日期:2025-08-16 11:01    来源:北京怀柔

字号:        

  “我父亲当年就在这儿成功制敌的。”傅林伶在怀柔火车站站台向东望去,仿佛回到了82年前的那个盛夏,父亲神勇的身影在眼前浮现。


1.jpg

傅振亭(摄于上世纪九十年代)


  孤胆传奇 火车站智杀日寇

  1940年,八路军挺进军开辟平北抗日根据地,建立丰滦密联合县,怀柔县城以东地区划归该联合县。1943年,16名经验丰富的班长、副班长组建武工队,开展锄奸、破坏铁路、破坏公路等行动,22岁的傅振亭便是其中一员。同年7月,武工队队长王振东派傅振亭侦察怀柔火车站,摸清驻守日伪军布防情况。


2.jpg

丰栾密联合县行政区划示意图


  讲起父亲奇袭火车站的过程,傅林伶话里满是自豪:“我父亲侦察火车站时,就带了一把枪和一颗手榴弹。在火车站西边的一片芦苇荡里蹲了大半天,发现火车停靠期间守备松懈,他找准空当儿藏好手枪和手榴弹,以劳工身份混了进去。”在他的讲述下,傅振亭奇袭火车站的经过在我们眼前呈现。

  成功进入火车站后,傅振亭藏身于人流之中。此时,他看见一个宪兵队长装扮的人独自站在月台上,果断决定将其击杀。他悄悄靠近目标,在对方毫无防备时迅速掏枪,一声枪响后敌人应声倒地。

  开完第一枪傅振亭并没有跑,反而去夺敌人的手枪。不料,敌人并没有死,傅振亭随之与其扭打起来。在短暂的搏斗中,他找准机会对准敌人第二次扣动了扳机。虽然成功制敌,但他早已暴露在众多敌人面前,4个日本宪兵边跑边冲他开枪。枪林弹雨下傅振亭临危不乱,快速分析地形,凭着敏捷的身手,一头扎进站台东边的玉米地。危险中他再次急中生智,将草帽扣在一根玉米秆上,成功骗过了鬼子。


3.jpg

记者朱建合正在拍摄玉米地,模拟当年的场景。


  平凡身躯 烽火淬炼真英雄

  在傅林伶家中,记者见到了傅振亭的照片。看着父亲的照片,傅林伶回忆起了那段传奇背后的故事,比记者想象得更加艰苦。

  “我父亲在执行侦察任务前已经3天没吃饭了,出发前他收到了老百姓送的3张煎饼,但没舍得吃。成功脱险后他因长时间饥饿倒在了潮白河边,苏醒后吃下煎饼,才强撑着回到部队汇报情况。”傅林伶声音低沉下去,随后补充道:“我父亲一直不善言语,不爱跟我说这些事儿。以前我也问过他,当八路军干了那么多事儿,怕死吗?他只是笑笑。”

  在傅林伶心中父亲少言寡语、深沉内敛,在熟悉傅振亭的同辈人眼中,他是一位“神人”。75岁的傅振国曾是他的邻居,提起老哥哥,感触良多:“住在密云小石尖,怀柔郭家坞、下元的人都知道他的故事,他胆儿大、勇敢,还特别低调。”

  1943年是日寇实行“治安强化”最疯狂的一年,百姓每天活在惶恐不安之中,傅振亭奇袭火车站让百姓知道了八路军还在怀柔战斗,提振了怀柔地区全民抗日的信心。

  功成身退 精神永续励后人

  硝烟散去,傅振亭将军人的智勇沉淀为对家乡的守护。1961年至1979年,傅振亭任雁栖镇莲花池村党支部书记;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任该村治保主任。老同事傅振奎对那段共事时光记忆犹新,常感慨道:“当治保主任那会儿,谁家闹矛盾了、打架了,他三言两语就能给解决。”

  傅振亭的故事不仅留在老同事的回忆里,也如同不息的火种,在怀柔大地上悄然传递。如今,怀柔本土作家王海正二次创作小说,傅振亭的名字滚烫地烙进后人的心中。“小时候,我爷爷经常教育我要勇敢、勤奋、有担当。等我有了孩子,也会把爷爷的故事讲给孩子听,让他的革命精神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傅振亭之孙傅九杰说。


责任编辑:李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