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检查单(市级、区级) | ||||
检查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时 分 | 检查单号: | |||
检查对象 | 机构名称 |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经营者姓名 | ||||
住所或地址 | ||||
实际经营地址 | ||||
联系方式 | ||||
检查项 | 检查要点 | 检查标准 | 检查方法 | 检查结果 |
对网络招聘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依法履行信息审查义务情况的检查 | 【1】检查网络招聘信息管理制度 【2】检查用人单位提供的招聘简章、营业执照或有关部门批准设立的文件、招聘信息发布经办人员的身份证明、用人单位的委托证明等材料 |
1、有网络招聘信息管理制度 2、完成对用人单位提供的招聘简章、营业执照或有关部门批准设立的文件、招聘信息发布经办人员的身份证明、用人单位的委托证明等材料的检查。 |
现场检查 非现场检查 | □未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 □不涉及 问题记录: |
对违规存管资金情况的检查 | 1.是否开立预收资金存管专用账户并开通银行存管服务 2.是否使用存管专用账户以外的账户预收资金 |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存管银行开立预付卡预收资金专用存管账户;未发现使用存管专用账户以外的账户预收资金 | 现场检查 非现场检查 | □未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 □不涉及 问题记录: |
对是否存在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退回预收款行为的检查 | 1.退费记录情况; 2.消费者投诉情况 |
不存在该行为 | 现场检查 非现场检查 | □未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 □不涉及 问题记录: |
对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运营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是否存在未按规定保存预付卡交易资料行为的检查 | 预付卡交易电子资料 | 不存在上述行为 | 现场检查 非现场检查 | □未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 □不涉及 问题记录: |
对是否存在未按规定保存交易记录行为的检查 | 交易记录档案 | 不存在上述行为 | 现场检查 非现场检查 | □未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 □不涉及 问题记录: |
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是否建立健全内部制度和保存服务台账情况的检查 | 1、有内部规章制度和财务制度。 2、有服务台账。 3、服务台账保存不少于2年。 |
1、建立内部制度。 2、规范建立台账。 3、记录保存不少于2年。 |
现场检查 | □未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 □不涉及 问题记录: |
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是否存在无合法身份证件的劳动者提供职业中介服务行为的检查 | 求职劳动者身份合法有效 | 不存在上述行为 | 现场检查 非现场检查 | □未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 □不涉及 问题记录: |
对是否存在中介服务不成功未向劳动者退还所收取服务费情况的检查 | 根据服务台账中服务结果,核实收退费记录凭证 | 已向中介服务不成功的劳动者退还所收取服务费 | 现场检查 非现场检查 | □未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 □不涉及 问题记录: |
对是否存在非法组织学生实习情况的检查 |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服务台账 | 不存在上述行为 | 现场检查 非现场检查 | □未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 □不涉及 问题记录: |
对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是否按规定明示有关事项行为的检查 | 1、查验营业执照、收费标准、服务项目、监督机关及电话和《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是否明示情况。 2、从事网络招聘服务的,检查上述信息是否网上明示情况。 |
1、在服务场所明示。 2、在网站、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等首页显著位置公示或有链接标识。 |
现场检查 非现场检查 | □未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 □不涉及 问题记录: |
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侵犯求职者个人信息情况的检查 | 1、应建立求职者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和措施。 2、应有专人负责信息安全管理。 3、不应向未委托本机构发布招聘信息的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求职者个人信息。 4、应及时处理求职者个人信息安全有关投诉举报。 5、应建立求职者个人信息安全监测预警机制。 |
1、建立求职者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和措施。 2、有专人负责信息安全管理。 3、未向未委托本机构发布招聘信息的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求职者个人信息。 4、及时处理求职者个人信息安全有关投诉举报。 5、建立求职者个人信息安全监测预警机制。 |
现场检查 非现场检查 | □未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 □不涉及 问题记录: |
对是否存在以人力资源供求信息收集和发布的名义开展职业中介活动的检查 | 检查服务台账,检查人力资源供求信息收集和发布的具体内容。 | 不存在上述行为 | 现场检查 非现场检查 | □未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 □不涉及 问题记录: |
对向消费者出具载明规定内容凭据情况的检查 | 1.凭据或培训服务合同签订情况; 2.凭据或者合同具体内容事项 |
出具凭据或签订培训服务合同;凭据或者培训服务合同符合《北京市单用途预付卡管理条例》第十三条第一款载明的内容 | 现场检查 非现场检查 | □未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 □不涉及 问题记录: |
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履行对用人单位所提供材料审查义务情况的检查 | 检查是否建立招聘信息审查制度,服务台账中审查记录 | 已进行了审查。 | 现场检查 非现场检查 | □未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 □不涉及 问题记录: |
对职业中介机构是否存在提供虚假就业信息行为的检查 | 服务台账记录是否对用人单位提供的招聘简章、用人单位营业执照或者有关部门批准设立的文件、招聘信息发布经办人员的身份证明、用人单位的委托证明等材料审查 | 不存在上述行为 | 现场检查 非现场检查 | □未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 □不涉及 问题记录: |
对违规发行预付卡或办理续卡情况的检查 | 1.经营者、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失信行为记录; 2.机构是否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3.是否申请注销或者正在办理注销手续。 |
按规定发行预付卡和办理续卡。 | 现场检查 非现场检查 | □未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 □不涉及 问题记录: |
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是否及时处理对所发布的用人单位招聘信息的举报、投诉情况的检查 | 对所发布的用人单位招聘信息的举报、投诉的处理情况记录 | 对所发布的用人单位招聘信息的举报、投诉已及时处理. | 现场检查 非现场检查 | □未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 □不涉及 问题记录: |
对以网络招聘服务平台方式从事网络招聘服务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不履行招聘信息、服务信息保存义务行为的检查 | 服务平台上发布的招聘信息、服务信息保存情况 | 服务平台上发布的招聘信息、服务信息已按要求进行保存。 | 现场检查 非现场检查 | □未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 □不涉及 问题记录: |
对以网络招聘服务平台方式从事网络招聘服务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履行核验、登记义务行为的检查 | 是否对进入平台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营业执照、地址、联系方式、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等真实信息进行核验、登记,建立登记档案,并定期核验更新 | 完成对进入平台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营业执照、地址、联系方式、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等真实信息的核验、登记,建立登记档案,并定期核验更新。 | 现场检查 非现场检查 | □未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 □不涉及 问题记录: |
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是否存在为无合法证照的用人单位提供职业中介服务行为的检查 | 是否对委托招聘的用人单位的营业执照、地址、联系方式等真实信息进行核验、登记,建立档案 | 委托招聘的用人单位的证照合法有效。 | 现场检查 非现场检查 | □未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 □不涉及 问题记录: |
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是否存在伪造、涂改、转让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行为的检查 | 检查《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 没有伪造、涂改、转让《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 现场检查 非现场检查 | □未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 □不涉及 问题记录: |
对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布的招聘信息不真实、不合法,含有歧视性内容情况的检查 | 1.与用人单位核实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布的招聘信息真实性、合法性 2.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布的招聘信息是否含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歧视性内容。 |
1、已核实用人单位发布招聘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 2、发布的招聘信息没有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歧视性内容。 |
现场检查 非现场检查 | □未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 □不涉及 问题记录: |
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未向求职者书面提示风险情况的检查 | 1、是否以书面形式提示求职者注意风险的模板。 2、模板中是否载明的举报、投诉及救济渠道。 |
1、有书面形式提示求职者注意风险的模板。 2、模板中已载明的举报、投诉及救济渠道。 |
现场检查 非现场检查 | □未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 □不涉及 问题记录: |
对网络招聘信息违规设置限制人力资源流动条件情况的检查 | 招聘信息中是否有户籍、地域、身份等方面的限制 | 招聘信息中没有户籍、地域、身份等方面的限制。 | 现场检查 非现场检查 | □未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 □不涉及 问题记录: |
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是否介绍劳动者从事法律、法规禁止从事的职业行为的检查 | 是否以招聘为名牟取不正当利益,介绍单位或者个人从事违法活动 | 所从事的职业不是法律法规禁止的。 | 现场检查 非现场检查 | □未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 □不涉及 问题记录: |
对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依法开展经营业务情况的检查 | 1、是否存在采取欺诈、暴力、胁迫或其他不正当手段开展服务;是否以招聘为名牟取不正当利益,介绍单位或者个人从事违法活动。 2、检查现场招聘会过程中是否制定了组织实施办法、应急预案和安全保卫工作方案;是否核实参加的招聘单位及其招聘简章;是否将招聘信息向社会公布。 3、查看信息发布和审核制度和投诉处理机制。 4、对于从事网络招聘服务业务的,检查是否取得互联网经营许可。 |
1、按规定开展服务业务,没有采取欺诈、暴力、胁迫或其他不正当手段的行为;没有以招聘为名牟取不正当利益,介绍单位或者个人从事违法活动。 2、现场招聘会制定了组织实施办法、应急预案和安全保卫工作方案,核实了参加的招聘单位及其招聘简章,将招聘信息向社会公布,对招聘中活动进行管理。 3、信息发布和审核制度能够确保发布的信息真实、合法、有效,投诉处理机制能够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4、《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服务范围有“开展网络招聘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合法有效;《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信息与《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信息一致。 |
现场检查 非现场检查 | □未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 □不涉及 问题记录: |
对为消费者提供预付卡信息查询或履行告知义务情况的检查 | 1.消费者查询预付卡使用情况、消费记录、余额等信息记录; 2.电话、短信、微信通知记录或者经营场所、网页公告照片、截图等。 |
为消费者提供了预付卡信息查询或履行了告知义务 | 现场检查 非现场检查 | □未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 □不涉及 问题记录: |
对是否存在迟报、瞒报、虚报名称、经营场所自有或者租赁、租期等信息行为的检查 | 北京市单用途预付卡服务系统备案内容 |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及时将名称、经营场所自有或者租赁、租期等信息准确、完整备案,未发现迟报、瞒报、虚报等情形 | 现场检查 非现场检查 | □未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 □不涉及 问题记录: |
对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务备案情况的检查 | 核实首次签订人力资源服务协议或合同时间和向审批机关备案材料时间 | 核实首次签订人力资源服务协议或合同的时间,与向审批机关备案材料的时间,应在15日以内。 | 非现场检查 | □未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 □不涉及 问题记录: |
对外商投资经营性机构不依法接受检查,不按规定办理各项手续,欺骗用人单位和应聘人员行为的检查 | 1、向审批机关核实办理相关事项变更备案情况。 2、是否存在超出核准业务范围,采取不当手段进行经营情况。 3、与用人单位核实提供信息的真实性。 4、接受检查,并提供有关情况和材料的行为。 |
1、工商登记或者变更登记办理完毕起15日内,书面报告人事行政部门。 2、在核准业务内,无不正当行为。 3、与发布信息一致。 4、能够依法接受检查并如实提供材料。 |
现场检查 | □未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 □不涉及 问题记录: |
对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交经营情况年度报告的检查 | 核实是否依法提交经营情况年度报告情况 | 已在规定期限内提交报告 | 非现场检查 | □未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 □不涉及 问题记录: |
对设立分支机构或者注销登记书面报告情况的检查 | 1、核实分支机构营业执照和报告当地行政部门情况。 2、核实工商注销情况和报告当地行政部门情况。 |
1、已在15日内完成设立分支报告。 2、已在15日内完成注销报告。 |
非现场检查 | □未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 □不涉及 问题记录: |
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是否存在不依法接受检查或提供虚假材料情况的检查 | 1、是否配合提供查阅的资料。 2、是否配合检查人员询问。 3、是否提供虚假材料。 |
1、配合提供查阅的资料,暂不能提供的,能说明合理理由。 2、配合检查人员询问。 3、没有提供虚假材料。 |
现场检查 | □未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 □不涉及 问题记录: |
对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资质情况的检查 | 检查《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 1、有合法的《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2、《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信息与注册登记证书信息一致(除地址外) |
非现场检查 | □未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 □不涉及 问题记录: |
检查结论 | □未发现问题□发现问题□不涉及 问题记录: | |||
检查人 | 执法人员: | 执法证号: | 记录人: | 被检查人: |
执法人员: | 执法证号: | |||
备注 |
责任编辑: